行業新聞
汽車零部件產業快速發展對韶關市軸承生產提出新挑戰
—— 自主創新延伸產業鏈
近年來,隨著汽車工業的飛速發展,汽車零部件產業也步入發展的快車道。對于擁有豐富軸承生產經驗的韶關市,這無疑是一個絕好的機遇。然而,隨著“高質量高性能軸承產品將成為市場主導”這一形勢的逐漸明朗,韶關市軸承產業發展也面臨著加快自主創新步伐、加速形成產業鏈的要求。溝通不暢藏弊端
1966年,韶關軸承總廠(現韶關東南軸承有限公司)建立,開創了韶關市軸承制造的篇章,而隨后各大軸承制造企業的建立,也為該市軸承制造積累了豐富的經驗。
作為傳統的工業基地,韶關市具有良好的制造業基礎。然而,過去的幾十年里,韶關市軸承制造產業雖逐年發展,但卻難以取得重大突破,品種多但掌握核心技術少,一些企業擁有各自優勢,在某項技術上有“過人”之處,成為行業的“佼佼者”。但由于長期形成“單打獨斗”的思維,偏處一隅,限于技術壁壘,難以形成合力共贏的生動局面,技術創新乏力,基礎零部件采購不方便,未能提升產業集聚度,難以培育新的產業技術市場。這些因素的積累,在一定程度上制約了該市軸承產業的跨越發展。
產學研合作攻關
科技在企業自主創新過程中占據著重要地位,如何將技術以Z低的成本轉化為Z高的生產力是每個企業都在考慮的問題,而“產學研合作”的道路不失為一個好路徑。
據了解,韶關市機械制造企業已與中國科學院、華南理工大學、華中科技大學等知名科研院所、高等院校建立科技合作洽談互訪機制,近年來累計互訪多達20次,雙方就強化機械裝備、汽車零部件及新材料、高新技術等方面的合作達成多項合作意向。
另外,在“省部企業科技特派員行動”計劃中,各高校特派員入駐企業指導工作,取得了良好的效果。其中武漢理工大學趙秀栩博士入駐韶關宏大齒輪有限公司后,積極參與企業的技術研發工作,其共同合作的“混合動力城市客車用變速器及機電動力耦合系統的開發”已列入國家科技部科技人員服務企業計劃項目。
政企聯盟促發展
為更好地發展韶關市汽車零部件制造產業,打造軸承產業鏈,韶關市科學技術局提出以推進近凈成形技術產業化為契機,以發展軸承產業鏈為突破口,推動該市汽車零部件產業的思路,積極引導機械制造企業大力開展自主創新,增強企業產品核心競爭力。
筆者了解到,近年來,該局組織“軸承套圈冷輾成形技術研究及其產業化”、“輕量化軸鉚合轎車輪轂軸承開發及其產業化”等韶關市軸承產業關鍵瓶頸技術的攻關、組建省轎車輪轂軸承工程中心等研發機構、引導企業爭取各類科技計劃項目經費,支持以及開展國家高新技術企業認定、企業研發費稅前扣除等方面工作,激發企業創新動力。
在市科學技術局等單位的組織引導下,韶鑄集團有限公司引進“高速精鍛機生產線技術改造”技術,進一步提高韶關市軸承毛坯產品核心競爭力。
產業集聚顯成效
如今,以東南軸承公司、韶鑄集團、宏大齒輪廠等先進汽車零部件制造龍頭企業為首的軸承配套產業鏈已成雛形,打造了韶關市軸承產品質量優勢,帶動周邊軸承產業發展,實現了韶關市軸承產業由零散型向集聚型發展的跨越。
據介紹,東南軸承有限公司生產的汽車軸承90%出口,“IB”品牌在國內外有較高知名度;韶鑄集團是國內軸承毛坯的專業化生產廠家之一;而宏大齒輪有限公司則是生產齒輪、變速器的高新技術企業。在導入先進的冷輾成形技術生產軸承套圈的基礎上,通過高新技術將東南軸承有限公司、韶關鑄鍛廠等機械制造企業聯系在一起,形成了“上游產品——中游產品——下游產品”的軸承配套產業鏈,不僅借助“IB”品牌優勢,發揮了軸承毛坯的產業化優勢,提高軸承產品性能,并且能較好用于我市其它機械制造產業中,提高軸承產品效益及節能降耗。
軸承產業鏈的形成與延伸,為韶關市打造珠江三角洲地區先進制造業的配套基地夯實基礎。(來源:韶關日報)
發布時間:2010-06-25